【培育推广央行志愿服务品牌】
念好“三字诀” 为了心中那一抹“蓝”
——南京分行“南博蓝”志愿服务队活动侧记
为了拓宽央行志愿者服务阵地,建立志愿者学习、交流、奉献、成长的长效机制,南京分行开拓思维、创新形式,自2018年以来,与始建于1933年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建立合作机制,在分行机关和营管部开展文博场馆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怀揣纯粹、澄明的志愿初心,念好“恒、专、暖”三字诀,用脚步丈量南博“一院六馆”的角角落落,开启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文博志愿之旅。
一是贵在“恒”字。蓝色,是天空的颜色,纯粹、澄明;蓝色,是大海的颜色,浩瀚,深远;蓝色,也是南京博物院志愿者的颜色。“南博蓝”志愿者即得名于南京博物院身着蓝色马甲的特点。志愿者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场馆服务,按照南京博物院志愿者章程,团队志愿者每人每年至少达到120个小时服务时长,平均每个月10个小时,但他们牢记志愿者初衷的“奉献”二字,坚持不懈走在做公益的路上。有的队员因到外地借调、交流等工作原因,或者怀孕生子、在职攻读学位、身体欠佳等个人原因暂时离开团队,每年3月份将会持续补充新队员,在新老队员的接力中,南京分行“南博蓝”目前在线团队成员10人,人员更替,但旗帜不倒。平时的双休日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游客量较大的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法定节假日,依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截至2020年1月末,南京分行志愿团队在南京博物院提供总次数230次、总时长1852小时的志愿服务。2018年度获得团队年度新秀奖,2019年度团队中1位志愿者获得年度优秀个人称号。做一次志愿服务不难,难的是一天天、一年年,持之以恒的“韧劲”。
二是难在“专”字。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博志愿者,要做的功课有很多。在历经志愿者招录的面试、笔试、培训、实习和转正考核等层层“关卡”后。“南博蓝”志愿者面临的“专业”考验才刚刚开始,从经济金融到文物历史的跨度,架起志愿者与游客沟通的桥梁需要的是专业精神。到民国馆怎么走?老茶馆开放时间是几点?现在展出的“镇院之宝”是什么?“金兽”在哪个展厅?为什么把“银缕玉衣”、而不是“金缕玉衣”列入十八件镇院之宝?艺术馆、特展馆都有什么展品?除了参观路径、预约方法、展览咨询、门票价格、活动安排、展品位置等常规咨询,还有问到文物的来历等背后故事,以及与南京历史相关问题,对于每一位游客的咨询尽最大努力给予准确答复,指错了地方就可能面临被投诉的风险。尤其是涉及文物展品的问题,因文物保护维护需要,镇院之宝往往是定期而不是长期展出,志愿者需要熟知场馆最新变化,不断更新资料储备。志愿者们刻苦学习、博学钻研,努力成为无所不知的“智多星”。从普通志愿者到讲解员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历练,目前,已有一位志愿者通过了院史考核,离讲解员的身份又近了一步。
三是乐在“暖”字。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南京博物院,在2019年实行全员预约与限流的情况下,游客量仍然大幅增长,全年参观人数达到4168971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在这里,志愿者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相遇,他们中有耄耋老人,有幼儿园小朋友;有从全国各地来的游客包括港澳台同胞,还有不远万里前来参观的国际友人。有时候也不乏提出刁钻古怪难题甚至“胡搅蛮缠”的游客。比如,有次在游客中心,一位外地游客在大众点评看到的还是一年前的旧信息不需要预约,到了现场发现需要预约,且当时预约名额已满当天无法进馆,于是大吵大闹。志愿者唯有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不断安抚激动情绪,手把手教会如何预约。遇到游客发生不文明行为时,上前制止也需要沟通的智慧和技巧。即使全天站了6个小时腿脚已经酸痛肿胀、即使上千次地回答已经口干舌燥,志愿者们始终牢记“奉献 有爱 互助 进步”志愿精神,尊重每一位游客,以热情、友善、耐心相待,尽己所能为其排忧解难,让每一位游客感受到温暖和热情,听到那一声声真诚的“谢谢”是志愿者最大的快乐。“南博蓝”志愿者的工作岗位是当天随机安排的,南京分行“南博蓝”团队成员从来不挑岗位、不畏困难,积极配合值班老师的安排,多次受到点名表扬。南京博物院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在这个拥有450名志愿者的大家庭中,分行志愿者们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人民银行,也了解了人民银行志愿服务精神风貌。
(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