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使命 决战脱贫攻坚】
用真心真情扶真贫 穷山村旧貌换新颜
——走进人民银行巴中市中心支行帮扶村北斗村
北斗村,位于巴中市恩阳区兴隆场镇,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面积2.32平方公里,全村282户、105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308人。帮扶工作开展前,北斗村土坯道路狭窄,全村不通自来水、天然气,资源匮乏,靠传统耕种生产,绝大部分村民居住在土坯房、危旧房中。6年来,通过人民银行巴中市中心支行的结对帮扶,小山村迎来了大变样。2017年末,北斗村成功实现了整村脱贫。截至2019年末,北斗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5683元,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318元。北斗村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和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驻村第一书记冯劲松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扬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结对帮扶打基石
对北斗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人民银行巴中市中心支行党委下大力气发挥帮扶单位作用,持续厘清帮扶工作思路,选优配齐驻村工作队伍,发动中心支行机关86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90户。他们将贫困户的疾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一对一了解情况,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解决难题,为脱贫奔小康找思路、寻方向。
由于基础设施长期“欠账”,北斗村面临通村公路狭窄、人畜饮水困难、教育文化落后等诸多窘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问题便成了帮扶工作的当务之急。“如果这些事关群众生活生产的基本问题我们都无力解决,老百姓还要我们这些干部干什么,还谈什么扶贫?”驻村伊始,第一书记冯劲松在村两委会议上这样讲。

图1:北斗村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心支行的全力支持和村两委的持续努力下,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市、区政府职能部门。短短2年时间,北斗村建起了2个村民聚居点,50户、146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入了新居,硬化村道路4.1公里,新建产业道路14.5公里,水、电、气、网进村到户,新建了文化室、卫生室、村两委活动阵地和健身广场……北斗村的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山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培育产业引活水
基础设施完善了,但这仅仅只是脱贫的“面子”,要想真正扎好“里子”,就必须增强造血功能、找出发展路径。
缺乏创业增收项目,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便邀请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业技术人员,结合北斗村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思路,创新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金融+保险+支部结对共建”模式,引进巴中市大自然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五家山专业合作社,发展甘蔗500亩、猕猴桃218亩、新建1个肉牛养殖场。
缺少产业发展资金,人民银行巴中市中心支行便在北斗村探索实施“央行扶贫再贷款+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央行扶贫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等金融精准扶贫政策。驻村工作队积极主动与当地银行进行协调,推动农商银行、村镇银行与北斗村签订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分片包干、整村推进”协议。

图2: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
“扶贫干部驻村以来,不仅村里的灯亮了,路宽了,大家伙的荷包也变鼓了,生活质量更是提高了。”对于村里的变化,北斗村的村民感触最深。
防疫复产两不误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爆发,北斗村面临着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战两大战役。整个春节,防疫成为了驻村工作队的首要任务。还没有吃上过年的饺子,驻村队员们就毅然返岗,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在村口设卡防控,对湖北返乡人员采取“二盯一”措施,实行全天监测。疫情发生之初,村民防范意识不高,工作队就利用宣传横幅、村广播站不间断宣讲疫情防控知识;有的村民对居家隔离要求不理解、不支持,工作队就家家户户做工作,宣传防疫政策、开展心理辅导……

图3: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是重点,复工复产也不能落下。驻村工作队马不停蹄地开展走访,了解疫情对贫困户生产生活的影响,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推动复工复产,他们广泛宣传疫情期间外出务工政策,扎实做好务工人员外出输转工作,目前北斗村已有400余人外出务工。他们还抢抓农时,组织村民在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的前提下,积极投入春耕备耕,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
在驻村干部的努力下,新冠病毒被挡在了村外。如今,村民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产业园和专业合作社也实现了复工复产。
又是一年花开时,当疫情的阴霾渐渐散去,北斗村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放眼望去,不仅有产业园区欣欣向荣,灰瓦白墙点缀群山,还有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但驻村工作队知道,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帮扶工作将一如既往,助推北斗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