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使命 决战脱贫攻坚】
“金融六化”把脉开方 “广西模式”助推脱贫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南宁中心支行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立足广西区情,围绕“创建一个精准扶贫的对接平台,完善一套全面惠农的服务体系,形成一套立足长远的保障机制”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广西模式”,着力推动广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2016年以来广西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2995亿元,带动服务贫困人口5974万人次。
创建“广西模式”,实现金融扶贫对象“靶向化”
长期以来,尽管金融系统积极投入扶贫开发,但由于对接不畅、基础服务体系不牢、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金融扶贫难以解决“扶不准”“扶不好”“扶不久”等问题,制约了金融资源对接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南宁中心支行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了“创建一个精准扶贫的对接平台,完善一套全面惠农的服务体系,形成一套立足长远的保障机制”的总体思路,打造金融精准扶贫“广西模式”。即:创建广西金融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金融与扶贫对象的信息对接,解决“扶不准”的问题;完善农村信用、支付体系、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以及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提升贫困地区和人口承接金融资源的能力,解决“扶不好”的问题;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政策协同、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机制,推动金融扶贫长效化开展,解决“扶不久”的问题。
打造扶贫平台,实现金融扶贫数据“精准化”
创新工作思路,自主开发建设广西金融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依托科技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具体做法是:在扶贫工作部门支持下,将广西452万贫困人口、85万脱贫人口、765家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175家扶贫龙头企业、54个贫困县、5000个贫困村、200个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等名录录入平台,与金融机构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帮助金融机构精准定位贫困地区、遴选扶持对象、投放信贷资源,做到“精准对接”;采用标准化逐笔统计理念,建立扶贫贷款逐笔统计制度,实现对所有扶贫信贷全要素的“精准采集”;建立金融扶贫政策效果评估指标报送制度,通过多维查询、可视化展示和科学的系统打分,实现对各金融机构、各贫困县金融扶贫工作进展和成效的“精准评估”。根据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需要,将信息系统运用拓展到贫困户大额异常贷款识别、贫困户信息比对等领域,累计提供贫困户大额异常贷款信息2.5万余条,巩固“点对点”到户到人精准帮扶基础。
用好信贷政策,实现金融扶贫资金“倾斜化”
切实履行基层央行职能,通过落实降准和定向降准政策、加大支农与支小再贷款投放力度、及时提供常备借贷便利支持等途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和政策倾斜,为金融机构支持脱贫攻坚提供充裕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保证了扶贫金融的特惠性质。用好用足扶贫再贷款政策,深入推进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工作,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指导高风险村镇银行采用第三方质押模式办理扶贫再贷款展期,保障扶贫信贷投入可持续。截至2019年末,广西扶贫再贷款余额28.44亿元,同比增长14.44%;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74.26亿元。积极支持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广西铁路投资集团、广西林业集团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扶贫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42亿元,有效拓宽脱贫攻坚融资渠道。
发挥联动效应,实现金融扶贫动力“链条化”
坚持把扶贫信贷投放作为金融扶贫的首要抓手,依托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的支撑,以“金融资金链紧扣企业需求链,企业经营链紧扣农户利益链”为导向,通过“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充分调动、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全面带动、项目精准扶贫贷款有力拉动”,有效形成和凝聚金融扶贫的“三大动力”。主动协调扶贫、工商联等部门提供最新扶贫企业名录与金融机构共享,引导全区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企业、扶贫项目的资金需求,探索形成田东模式、上林差别化信贷支持创业致富带头人模式、都安金融支持“贷牛还牛”模式、梧州“再贷款+信用+信贷”模式,指导百色市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地市级扶贫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项目,推动隆林县设立广西首个农业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夯实“链扣链”金融产业农户利益联结基础。截至2019年末,广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682亿元,比年初增长8.53%。2016年以来累计投放95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04万人次。
补齐金融短板,实现金融扶贫服务“便民化”
针对贫困地区金融基础服务水平低下、金融资源承接能力偏弱的问题,在抓好信贷投放的同时,南宁中心支行积极推动支付、信用、消费权益保护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切实打通惠农和扶贫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完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支付体系。截至2019年末,建成普惠金融服务点2.08万个,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等现代化支付系统对农村地区银行网点的覆盖率达100%,比2008年末提高70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县域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覆盖。畅通运行贫困地区“12363”金融消费咨询投诉电话,加强消费权益保护。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安全放心使用现代金融服务,确保金融资金和设施在贫困地区沉得下、留得住。
提升金融素养,实现金融扶贫宣教“纵深化”
针对贫困人口金融素养不高、不能灵活充分地掌握和运用金融扶贫特惠政策的问题,南宁中心支行联合广西区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利用三农金融服务室、金融机构服务网点等平台,通过布设展板、发放传单手册、播放视频和开展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自治区的金融扶贫政策,详细解读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等特惠政策,实现金融扶贫宣传进贫困村屯、进革命老区、进民族地区、进边境地区的“四进”目标。同时,主动运用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加大对金融扶贫政策、工作成效的宣传报道力度,并通过互联网等新型传媒,高效便捷地发布相关政策和消息。持续深入的政策宣传,让扶贫企业和贫困人口对金融扶贫政策有了充分了解,运用金融服务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有效提升,为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