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在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倡议下,首次亚欧领导人会议(以下简称“ASEM”)于1996年3月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随后第一届亚欧财长会议于1997年9月在泰国曼谷召开。亚欧财长会议是作为亚欧领导人会议的后续行动之一而产生的一个论坛,其宗旨是落实亚欧领导人会议有关财政和金融问题的决定和精神,并通过对话和磋商推动亚欧之间经济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
(一)亚欧财长会成员
1997年9月,第一届亚欧财长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当时亚欧会议的成员包括亚洲10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新加坡、越南、中国、日本、韩国)和欧盟15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及欧盟委员会。
2004年10月,在越南河内举行的第五届亚欧领导人会议上,亚洲3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及欧盟10个新成员(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正式加入,实现了亚欧会议的首次扩大,达到39个成员。
2006年9月,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六届亚欧领导人会议上,亚洲3国(印度、巴基斯坦和蒙古)、东盟秘书处和欧盟2个新成员(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正式加入,目前共有45个成员。
(二)亚欧财长会会议机制
亚欧财长会议机制建立之初每两年举行一次财长会。第一次财长会于1997年在泰国曼谷举行。为了能够向领导人会议提供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和建议,以使领导人会议能够对全球最关注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2001年第三次亚欧财长会议决定将财长会由每两年举行一次改为每年举行一次,并将财长会提前到领导人会议之前举行。2005年第六届亚欧财长会决定,为加强与领导人会议的联系,保持亚欧进程的连续性,自2006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亚欧财长会议,与领导人会议同年举行,继续保持每年召开一次副手会议的频率。如需要,可以在两届财长会议之间召开特别财长会议。迄今为止共举行了七届亚欧财长会议。
二、历届亚欧财长会情况
第一届亚欧财长会议于1997年9月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讨论了宏观经济、外汇市场及欧洲经济货币联盟、金融部门的发展与合作、海关事务合作等议题。当时会议正值“泰铢危机”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有关防范金融危机、加强金融合作成为会议讨论的主题。会议还就财长会议领域的有关后续行动达成了一致,包括亚欧之间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加强在反洗钱、金融监管和海关方面合作等。
第二届亚欧财长会议于1999年1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最新进展情况、亚洲经济和金融形势的最新发展、金融部门的结构调整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等议题。会议的召开正值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不久,欧元问题的讨论成为会议的重点。
第三届亚欧财长会议于2001年1月在日本神户举行。会议深入讨论了亚欧及世界经济形势、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汇率机制、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等议题。
第四届亚欧财长会议于2002年7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会议讨论了亚欧经济形势、国际金融框架改革、区域财金合作、打击恐怖融资与反洗钱等议题。会议对亚欧两大洲的区域财金合作表示支持,决定加强在反洗钱和打击恐怖融资方面的合作。
第五届亚欧财长会议于2003年7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会议讨论了宏观经济与金融发展、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前景、亚洲和欧洲间的增长和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跨区域金融合作、反恐怖融资及反洗钱等议题。主席国印度尼西亚在会上提出了“巴厘倡议”,旨在加强亚欧各国财政金融部门的人员交流与能力建设。
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于2005年6月在中国天津举行。会议落实了亚欧领导人会议关于促进亚欧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的精神,进一步促进亚欧财金合作。会议以“更紧密亚欧财金合作”为主题,就全球经济形势、全球发展问题和进一步深化亚欧财金合作等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会议结束时发表了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主席声明》和《天津倡议》。
第七届亚欧财长会于2006年4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形势、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治理改革、反洗钱、亚欧财金合作、让全球化造福全人类等议题。会议通报了《天津倡议》的执行进展,并积极探讨成立一个亚欧信托基金的后续资金机制。
第八届亚欧财长会将于2008年6月在韩国举行。
三、亚欧财长会议的主要倡议活动
(一)亚欧信托基金(ASEM Trust Fund)
1998年4月在伦敦召开的第二次亚欧领导人会议决定成立亚欧信托基金,目的是向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在金融、企业部门改革和缓解危机的社会冲击等方面提供技术援助和政策建议,以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该基金于1998年6月开始运作,亚欧各成员国共捐款4500万美元,中国是第一个亚洲捐款国,捐资金额为50万美元。中国共接受亚欧信托基金一期援助总计611.8万美元,分别在金融部门、国企改革、债务管理、教育和卫生发展等领域实施了8个项目。
2000年10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三次亚欧领导人会议决定对亚欧信托基金补充资金、实施二期方案。二期基金于2002年4月份正式启动。各方承诺捐资3505万美元。中国捐款50万美元。基金支持除韩国外的其它6个亚洲国家,但支持领域变为扶贫、金融和企业部门改革。中国共接受亚欧信托基金二期援助总计705.1万美元,共计14个项目,并参与了总额为209.3万美元的4个区域项目。
亚欧信托基金二期于2006年8月31日关账。2007年6月ASEM副手会对两期基金的运行情况做了总结,认为基金对帮助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加强金融、企业制度改革以及促进社会部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欧盟代表认为,亚洲地区目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形势已和金融危机后的时期大不相同,原以援助为主要目标的基金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因此,欧方决定不再在亚欧财长会机制下继续建立新的援助基金。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亚欧两大洲之间就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问题开展经验交流与对话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双方应进入在平等基础上开展对话与合作的新阶段。为支持两大洲之间的对话活动,欧盟提出建立亚欧政策对话基金的设想。新基金将主要支持经济和金融、就业和社会发展政策、环境及文化事务四个领域,初步设计2008-09双年额度为200万欧元,拟由欧盟预算支付,具体实施计划将由欧方进一步细化。
(二)亚欧反洗钱合作
为落实第二届亚欧财长会议关于加强亚欧成员国打击洗钱活动合作的决定,英国(后为英国和泰国合作)提出了亚欧反洗钱倡议,该倡议在2000年10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三次亚欧领导人会议上获得批准。自成立以来,该倡议只有少数国家参与。2002年,该倡议决定扩大参与范围,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欧国家参加该倡议的指导委员会,中国具体参与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与公安部。同时,该倡议结合“9·11”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将打击恐怖融资作为其合作内容之一。
(三)神户研究项目
由日本在第三届亚欧财长会上牵头成立的神户研究项目已于2002年结束,该项目由日本和法国共同协调,组织亚欧两地区的研究机构,就亚欧汇率制度安排、区域金融合作与宏观经济监控、资本市场发展等7个课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加强亚洲区域合作的政策建议,提交2002年在丹麦举行的财长会。
在神户研究项目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与日本就“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与宏观经济监控”进行了合作研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与西班牙就“银行部门与资本市场发展”进行了合作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法国就“中国与区域货币框架”议题进行了合作研究,以上课题均已结束。
(四)公共债务管理论坛
第三次亚欧财长会议批准了泰国提出的建立公共债务管理论坛的倡议,以便亚欧各国就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进行交流。该论坛已分别于2001年4月、2002年9月和2003年12月在泰国、丹麦和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三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公共债务管理的法律框架、信息系统和财政重组的成本、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等问题。2005年12月,作为落实《天津倡议》的后续行动之一,中国和英国在伦敦共同举办了第四次公共债务管理论坛,讨论了公共债务管理、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运营情况、债务管理战略的关系以及公共债务管理与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关系等问题。
(五)巴厘倡议
在第五届亚欧财长会上,印度尼西亚提出了“巴厘倡议”。该倡议旨在组织亚欧各国的财政和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人员交流,对亚欧财金官员进行培训,加强亚欧在财金领域的能力建设,促进亚欧财政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在该倡议下,2004年1月和7月,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牵头组织了两次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研讨会。2007年11月,在雅加达举办了中小金融机构汇款优化研讨会。
(六)天津倡议
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上,中国提出了“天津倡议”。该倡议旨在通过加强亚欧政策对话、信息共享及探索亚欧长期合作新的途径,来进一步促进亚欧财金合作。倡议主要内容包括探讨亚欧信托基金的未来走向、加强亚欧财金领域的能力建设、审议亚欧会议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专家工作组报告,以及建立亚欧应对经济和金融突发事件紧急对话机制。财长们还同意在亚欧财长会议框架下建立一个工作组,进一步完善“天津倡议”,并就其未来的实施提出具体建议。该工作小组由中国、日本、老挝、欧盟委员会和奥地利共同主持。
作为落实“天津倡议”的具体行动之一,中国、欧盟委员会和奥地利于2006年3月在中国上海联合举办了亚欧国际会计准则研讨会。
四、中国人民银行参与亚欧财长会的主要情况
中国是亚欧财长会的创始会员国,每年均由财政部长率团参加财长会,财政部副部长或国际司司领导率团参加副手会,中国人民银行、外交部派员参团。
2007年12月20日
(国际司根据相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