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讲,相对于我国的财政实力而言,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安全、风险可控,不会引发系统性的财政金融风险。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政府资金运行效率不高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以下仅从提高政府财政资金整体运行效率角度,对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实行政府资金“国库一本账”,全面掌握“家底”。国家金库是各级政府存放预算资金的主要场所。国家实行综合预算后,所有政府财政资金都应当按预算管理要求,一律缴入国库。但目前由于政府财政资金开户制度有明显的漏洞和缺陷、政府部门自身行为约束力不强,以及预算管理“碎片化”等,政府财政资金呈现分散存放和管理的状态,国库内外资金规模大体相当,且由于国库内外资金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国库内资金严格按预算管理和国家规定的收支流程办理,而在国库外资金何时支出、支出多少、支付给谁,只掌握在少数部门或少数人手中。这就导致地方政府根本弄不清自己有多少个钱袋子,每个钱袋子放在哪,又装了多少钱?其结果是:一边是众多钱袋子中资金总量较大,资金闲置甚至定期存放以求高利,一边又是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公共服务而大量举借债务,大大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增加了纳税人负担。为避免上述情况,应当将政府财政资金全部逐步纳入“国库一本账”管理,以便地方政府全面掌握自己的财政实力,掌握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从而为地方政府确定科学合理的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偿还能力,以及为政府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理顺政府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2001年开始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采取“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做法,即选择一部分商业银行作为收缴资金和支付资金的“中间代理人”。这一做法使得政府及政府部门对金融市场不合理竞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地方将“代理权”与融资项目贷款规模相挂钩,对商业银行成为“代理银行”提出不合理的附加条件。在财政存款专用账户(俗称“财政专户”)开户银行选择上,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变相运作中,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应当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真正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和核心的改革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政府财政资金运行效率不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三是提高政府预算管理水平,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与其预算管理水平不高有较大关系。因此,应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民主化发展。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逐步解决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二是减少预算级次,扩大“省直管县”改革的范围,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控制力;三是改善预算支出结构,逐步向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的经济分类法过渡,即将政府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规范管理地方债务;四是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如积极规范推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从而增加国库资金收益,减轻政府资金压力。此外,应当允许更多有条件的地方自行发债,坚决制止潜在债务,不断提高地方债务管理的透明度。
作者:国库局局长刘贵生 注:该文2012年3月10日发表于《金融时报》“两会”特别报道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