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表   网站地图    无障碍浏览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 抗震救灾 > 分支机构在行动
高级搜索

他倒在汶川抗震救灾第一线

字号 2008-06-02 18:58:0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记人民银行汶川县支行职工建原同志

“同事们都安全吗?真不好意思,这身体怎么就这么不听使唤呢,现在多么需要人手啊!” 这是一个人在弥留之际说的唯一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他就是身患重病仍坚持在“5·12”抗震救灾第一线,于5月17日倒下继而抢救无效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民银行汶川县支行保卫科藏族职工——建原。

为了金库安全  他夜以继日

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了,顿时汶川县境内停水、停电,交通、通讯全部中断,房屋倒塌,整个县城处于一片混乱之中。顷刻间,方圆几十公里的汶川县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变成“孤岛”。处在重灾区的人民银行汶川县支行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办公楼损坏严重,住宿楼、综合楼全部成为危房,全行干部职工和家属有家难回,安全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金库安全问题成了重中之重。于是,支行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一步增加人员,加强对金库的安全防范。

支行保卫人员建原,因患肝硬化做了手术后刚出院上班,大病初愈的他身体还比较虚弱,但有着35年工龄、18年行龄的他认为危难时刻行内急需人手,便积极要求投入到金库守卫中。当时,行领导考虑他身体不好,要他找个安全的空地休息,可他说什么也要坚持上班,领导在他的坚持下只好同意。5·12地震后,他不分白班、夜班,始终守卫在金库门前。一天、两天、三天……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周围有无情况,值班时的他尽管疲倦到了极点,但他坚持不停地走动、跺脚以驱赶睡意。尽管余震不断,四周不时有砖块与石块落下来,但他毫无畏惧,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认为在非常时期金库安全高于一切,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他那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精神,既让同志们敬佩,又让同志们担心,毕竟他是一个大病且术后不久的人!同志们不时问他:“身体怎么样?受得了吗?”他总是以轻松的语气回答说:“别担心我,没问题”!

为了一桶水  他不惜奔走七公里

地震后的汶川陷入了断水、断电、断通讯的窘境,几条通往汶川的主要公路全部因地震被截断。震后前几日,救援的人员与物资既无法从都江堰经映秀进入,也无法从理县、北川进入,自救便成了汶川县这个重灾区的唯一出路。为了解决全行90余名职工及家属的饮用水问题,建原与保卫科其他同志一道,利用守卫值班的轮休时间,前往距县城7公里外的雁门乡取水。来回14公里负重40余斤,对于一个身体健壮、熬了几个夜晚的人也许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可对于一个刚做过肝硬化手术的他,连续熬夜、体力透支可不是身体能承受的!但他深知此时的一桶水,是多么的重要啊!它可以延续多少位同志和家属的生命,可以为坚持在抗震救灾前线的同志们补充体能,于是他以百倍的毅力在坚持着、坚持着……原有的乡村道路在滑坡后完全无路可走,只能穿梭于乱石之间。遇见余震爆发时,还要注意躲避飞滚而下的巨石,稍有不慎就有葬身的危险。一次在躲避滚石时,他左脚被卡在了石缝之间,为了保护这一桶“救命水”,他在情急之下使劲将脚拔出,左脚踝骨质受损,顿时红肿起来,但他坚持带着伤痛蹒跚前行,终于将水扛回了支行。看着他疲惫的身影和受伤的脚,大家心痛不已,领导也再次关切地劝他休息,可他总是说“没得事!没得事”!

生命不息  抗灾不止

5月18日,当进入汶川的消防官兵把装满“救命水”的消防车开到距离汶川支行30米处时,支行的同志赶紧用新购的10个储水桶去装灌。每天两次定时供应的水,要维持支行90余名职工及家属的生活与生命,一点也不能少!而一个装满水的储水桶重达140余斤,原本身强力壮的职工由于奋战了6天,也疲惫得必须4人一组才能抬动一个储水桶,且地震后高低不平的路程,哪怕只有30米也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到达。此时的建原,又带着脚伤一拐一拐地加入到了抬水的队伍之中。

一桶、两桶、三桶……由于连续6天的劳累,病累交加的建原此时再也撑不住了,只见他口里大口喷吐着鲜血、当场晕厥在地。支行的同志立即将他送到了抗震救灾临时搭建的“帐篷医院”急救,医院当即发出了《病危通知书》。

阿坝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杨开德几次想赶赴汶川支行,都因道路严重损毁受阻未能如愿,5月17日,他率队冒着生命危险经过漫长的车行和27小时的徒步到达汶川时,在支行看到建原的第一眼就曾关切地劝他“注意身体、好好休息”!劝他不要上班,但建原却说:“你们领导都那么辛苦,在这关键时候,我怎能一个人去休息呢”?第二天杨开德行长及中支纪委书记韩先富得知他住院后,又率领工作组前往“帐篷医院”探望,并积极与汶川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系,准备借军用直升飞机将建原运送到成都治疗。然而还没等到直升飞机的降临,建原却于5月21日早上抢救无效在汶川的“帐篷医院”里离开了人世。

看到过去战胜了疾病的建原这次倒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且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不是在成都打工和读书的儿女,而是 “支行需要人手!”的意念,不禁让所有在场的领导、职工和家属感动不已,也让支行领导和职工情不自禁地在脑海里搜寻对建原的回忆:1957年,建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藏族家庭,1973年参加工作,35年来一直从事保卫工作,平凡得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行为,身边的同事们回忆不出他有几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事例。然而,在重大自然灾害降临的关键时刻,大家看到的建原却是一名明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力难以承受繁重的抗震救灾任务,却坚持要带病工作在守卫金库的岗位上,并不畏艰难为大家取来救命水,直至口吐鲜血倒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勇士”。

难道他不爱惜生命?不!过去在战胜疾病的过程中,他是那么乐观、那么顽强!充满自信地等待着身体一天天康复。难道他不知道肝硬化病人是不能劳累、不能负重?不!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哪怕自己还有一口气也要付出!难道他不关心孩子和家属?不!孩子是他的命根!建原!你还有几多牵挂在心里?还有几多承诺没有实现?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呢?无论同事和亲友怎么呼唤,建原还是永远、永远地离开了……

来源: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