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邮储银行已向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发放贷款超500亿元,其中,为536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专项再贷款65亿元,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企业及时复工和增产增供。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邮储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金融管理部门相关要求,积极落实专项再贷款政策,及时“输血”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
邮储银行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已向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发放贷款超500亿元,其中,为536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专项再贷款65亿元,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企业及时复工和增产增供。
开辟绿色通道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自央行发放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后,邮储银行第一时间建立全行快速推进抗疫企业信贷投放工作机制,实现前中后台快速响应,总行、分行和支行高效联动,公司金融部、小企业金融部、三农金融事业部等部门按照分工推进信贷工作。同时,邮储银行实时关注名单更新情况,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对接相关企业。
湖北省武汉市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中药采购、生产及分销企业,是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疫情发生后,该公司第一时间复工并扩大产能,但急需资金用于中药材原材料的采购、生产。邮储银行湖北省武汉市分行与该公司对接后,省分行、市分行加强联动,快速完成资料收集、报告撰写、贷款审批、合同签署、放款等业务流程,为该公司发放贷款2110万元,助其扩大产能。
邮储银行对抗疫企业的支持快速在全国铺开。面对疫情,邮储银行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在坚持“合理授信、适度授信、自担风险、自主决策”的基础上提升信贷审批效率和质量。
据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针对抗疫企业信贷审查审批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增加了分行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的授用信审批授权和定价审批授权;开辟绿色通道,总行和分行对受理的抗疫企业项目安排人员随时待命,加快审查审批流程;对抗疫重点企业信贷审查提前介入,通过平行作业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此外,邮储银行出台相关政策,对于疫情防控期间不具备现场作业条件的分支机构,可通过主动授信、视频受理、远程面签、非现场贷后检查等措施落实授信尽职要求,在确保贷款资金真实用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简化授用信和放款审核流程,建立应急放款审核模式。
通过一系列举措,邮储银行大幅提高了授用信审批效率,有效形成了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信贷需求快速响应保障机制。例如在黑龙江,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大庆市分行通过网络视频审贷会这一线上形式,在24小时内就完成针对黑龙江鼎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小企业贷款授信和放款流程。
提供利率优惠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感谢邮储银行这么快就给我们发放贷款,还给予了利率优惠,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广东省茂名扬翔饲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主要生产猪饲料,是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加大饲料生产以满足养殖户需求,但面临资金缺口。邮储银行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支行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迅速对接,为该公司发放了1500万元的小企业贷款。
据邮储银行负责人介绍,为切实落实专项再贷款政策,该行将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优惠贷款价格审批全部授权至一级分行,明确对贷款利率严格执行专项再贷款定价政策,并给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山东,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根据全国、全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安排市分行对辖内企业逐户开展对接,“一户一策”设计金融服务方案,落实专属客户经理全程服务、专人予以督导,将专项再贷款政策用足用好。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疫情发生后,该公司为满足防疫需要临时调整生产医用酒精,急需资金支持。邮储银行山东省滨州市分行迅速行动,以优惠利率向该公司发放2000万元小企业贷款,解决了该公司燃眉之急,并为其节约了融资成本。
落实专款专用 强化资金用途管理
在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应贷尽贷、应贷快贷的同时,邮储银行严格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对专项再贷款资金专款专用的要求,在贷款全流程中强化资金用途管理,严把贷款审批关、资金使用关,确保资金精准用在“刀刃上”。
据介绍,邮储银行在贷前调查、审查审批、合同签署、放款支用、贷后管理的授用信全流程中强化用途管理,要求各级机构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资金用途,多方验证确保贷款资金用于防控疫情需要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总行层面,邮储银行建立每日信息报送台账管理工作机制,对各级机构是否在合同中约定贷款用途、受托支付情况、资金投放情况和企业疫情防控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测管理,指导分行加强资金用途审查,严守风险底线。
此外,邮储银行还加强监督检查,通过数据分析、运用技术手段排查等方式,强化对专项再贷款的用途管理,精准支持疫情防控。
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行将继续认真落实专项再贷款政策,向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快速精准的金融服务,同时还将加大对“三农”、民营和小微企业、基础设施、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贡献金融力量。
转自《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