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齐鲁人文沃土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深刻阐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核心要义。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坚持学在前列、悟在深处、干在实处,深入学习《习近平金融工作论述摘编》,根植齐鲁大地人文沃土,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高效履职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一、凝聚思想共识,深刻理解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文化的重要论述,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理论的新境界。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建设金融强国,既要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也要促进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提升,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推进金融创新、提升金融竞争力、保障金融稳健运行和健康发展。

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当前正处于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时期,这对山东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立足山东实际,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持续为履职注入奋发向上的文化基因,不断夯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根基。

二、坚守中华文脉,在坚持文化自信自强中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融入文化建设大局,根植齐鲁人文沃土,充分发挥好文化铸魂育人功能。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通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价值追求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一脉相承。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建立美德积分管理体系,为美德行为主体量化赋分。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依托该机制创新开展美德积分金融转化工作,将美德积分作为授信评价要素之一,充分发挥金融在诚信文化建设中的激励作用。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与弘扬革命文化贯通融合。红色是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山东是一方红色热土,这里不仅孕育诞生了沂蒙精神,也有北海银行所承载的红色金融文化。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着力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红色金融故事,引导干部职工厚植金融报国情怀、锤炼攻坚克难精神,不断提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风貌和能力素质。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义取利”的义利观等与现代金融治理理念高度契合,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思想道德基础。“诸子百家半山东”,山东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商圣”子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商祖”范蠡“三致千金、三散千金”,还有孟子后裔、瑞蚨祥掌门人孟洛川“以德为本、以义为先、以义致利”等历史文化资源。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充分运用山东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大力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道德观念、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使之在金融领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坚持实干为要,推动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与金融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做好贯彻落实文章,将“五要五不”的要求体现在金融监管、行业规范、管理理念、行为准则、业务流程各方面,落实到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形成“守信受益 失信惩戒”社会信用环境。全面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合规监管,完善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建设,不断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积极推动美德积分嵌入农村信用体系,在继续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和“整村授信”工作的同时,与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相互配合,助力涵养诚信文化。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不断增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金融发展成果。积极推进“齐心鲁力·助企惠商”“金融+商会+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伙伴育苗”等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争取更多激励资金落地。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稳健审慎文化转化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意识与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积极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引导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机制,建设稳健审慎的公司治理文化。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发挥好近期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带动作用,推动降低融资成本。通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深化金改试验区建设等,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经营主体茁壮成长注入资金“活水”,为民生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让金融监管“长牙带刺”,依法加强货币、支付、征信、反洗钱、外汇等领域监管,做到既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统筹开展执法检查,对重要机构、重点业务、严重问题加大检查力度。深化与纪检监察、政法、税务、海关等单位协调合作,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