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做好当前金融工作,必须着眼国家安全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进一步加深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一金融工作根本任务的理解把握,持之以恒抓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一、深刻认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意义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金融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强,如果放任自流、处置不善,极有可能引发经济风险甚至社会风险。必须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把维护金融安全摆在突出位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在赋予国家强大能力的同时,也包含着潜在风险。金融业链条长,信息不对称,易受外部因素冲击,进而积聚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现实中,重大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社会财富受损、金融服务中断,直接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治责任,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
二、把握好“三个关系”,科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把握好“三个关系”。必须深入理解把握这一重要论述,不断提升科学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是有效处置金融风险的前提。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处置风险,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压实机构、股东责任。切实履行好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责,依法依规动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等资源,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是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当局部领域或个体机构金融风险出现时,把握“快”的原则,提高紧急状态下风险研判的准确性、风险处置的高效性,优先快速处置,及时堵漏洞、挽损失,防止风险扩大蔓延。对于长期积累的风险问题,坚持先立后破,稳慎周全,把握好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严防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
三是把握好防和灭的关系。灭是治已病、抓后端,防是治未病、抓前端,前者是不得已而为之,后者则是要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坚持问题导向,前移监测关口,拓宽监测范围,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切实提高风险监测预警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探索完善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工作机制,推动风险早处置,避免风险积重难返、处置难度上升。
三、围绕防控风险的永恒主题,坚决守好金融安全底线
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切实抓好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安全稳定这个基础性任务,坚持“主动创稳”,推动形成有效维稳、全力保稳的工作局面。
(一)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风险防范化解有效性。健立完善全省金融风险三级会商机制、基于央行评级的分级分段银行风险防控管理机制、高风险机构动态精准画像机制、县域金融风险防控机制、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等工作机制,强化风险识别和早期纠正,“防未病”和“治已病”一体抓,统筹推进清收化险、改革化险和发展化险,有序化解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化解金融风险基础。坚持把支持发展、促进发展作为“主战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金融风险有效化解。聚焦做好“五篇大文章”,精准对接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四强”行动、“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等全省战略部署,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先进制造、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协同发展,支持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转型目录制定、实施等方面先行先试,助力甘肃石化、钢铁、煤炭、有色、建筑等领域低碳转型。
(三)强化履职能力,提高风险防范主动。坚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用好央行评级、压力测试、早期预警、存保核查、费率约束等工具手段。强化科技赋能,加强内外部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力争实现风险监测“全覆盖”。细化早期纠正触发条件,丰富早期纠正工具箱,实施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早期纠正措施,切实提升早期纠正约束力和有效性,实现风险阻断在早期,扼杀在“坐大成势”前。
当前,甘肃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勇于担当作为,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书写新篇章。